噴射井點降水施工工藝標準
1 適用范圍
在降低地下水位超過8m,且在容易產生流砂的區域降水施工時采用本施工工藝標準。它在滲透系數為3~50m/d的砂土中應用最為有效,滲透系數為0.1~2m/d的粉質粘土、粉砂、淤泥質土中效果也較顯著,其降水深度可達8~20m。
2 施工準備
2.1 主要使用材料及要求
2.1.1 井點管:用直徑38~55mm鋼管,長5m~7m, 下端1.0m~1.8m的同直徑鉆有φ10mm梅花形孔(6排)的濾管,外纏8號鐵絲、間距20mm,外包尼龍窗紗二層,棕皮三層,纏10號鐵絲,間距40mm。
2.1.2 連接管:用直徑38~55mm的膠皮管、塑料透明管或鋼管,每個管上宜裝設閥門,以便檢查井點。
2.1.3 集水總管:用直徑75~127mm的鋼管分節連接,每節長4m,每隔0.8~1.6m設一個連接井點管的接頭。
2.1.4 濾料:中、粒砂,含泥量小于3%。
2.2 主要工機具
2.2.1 高壓水泵:用6SH6型或150S75型高壓水泵(流量為140~150m3/h,揚程78m)或多級高壓水泵(流量為50~80m3/h,壓力為0.7~0.8Mpa)1~2臺,每臺可帶動25~30根噴射井點管。
2.2.2 循環水箱:鋼板制,尺寸為2500×1450×1200。
2.2.3 管路系統:包括進水、排水總管(直徑150mm,每套長60m)、接頭、閥門、水表、溢流管、調壓管等管件、零件及儀表。
2.2.4 噴射井管:噴射井管分外管、內管兩部分,內管下端裝有噴射器與濾管相接。高壓水或壓縮空氣(壓力為0.4~0.7MPa)經進水(氣)管壓入噴嘴,形成水氣射流,此時地下水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經濾管上升與高速水流匯合,流經擴散管時,由于截面逐步擴大,流速降低遂轉化為高壓,沿噴射井管的內管上升,經排水總管排出。噴射器由噴嘴、混合室、擴散室等組成。
常用φ100mm,φ75mm噴射井點的主要技術性能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