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法具有施工簡單、快捷、經濟、安全的優點, 是地鐵建設使用最多的施工方法之一。19世紀下半葉, 世界主要城市開始修建地鐵, 明挖法是首選工法, 倫敦、紐約、柏林等城市的地下鐵道幾乎都是采用明挖法修筑的, 1950年前后起, 日本東京、大阪重新開始的地鐵建設亦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我國最早建設的北京地鐵一、二期工程車站也多采用明挖法施工。
國內明挖法地鐵車站結構主要由圍護結構、主體結構、內部結構等三大部分組成, 其中內部結構(如站臺板、樓梯等) 設計比較簡單, 一般采用民用建筑計算程序進行分析, 其結構方案選擇本文從略;圍護結構、主體結構等主要受力構件常兼有臨時結構與永久結構的雙重功能, 其結構形式、構件組成、結構剛度、支承條件和荷載情況在結構形成的過程中不斷變化, 結構體系應力轉換頻繁而復雜, 新施作的構件是在既有結構體系已產生變形和應力的情況下設置的, 荷載效應有連續性。如何合理考慮車站在施工期間的應力及變形的繼承, 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輕結構計算分析工作量, 是工程界多年來探索的課題, 因此, 對車站結構的設計分析方法進行總結是非常必要的。
更多內容請參考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