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7z177"><bdo id="7z177"></bdo>
  1. <menu id="7z177"></menu>
  2. <video id="7z177"><dl id="7z177"></dl></video>

    <strong id="7z177"><pre id="7z177"><ins id="7z177"></ins></pre></strong>
      1. <ruby id="7z177"><table id="7z177"></table></ruby>

      2. 論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

        2015-09-08 10:26  來源:巖土網  閱讀:9508
        《易傳》中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講大地生發萬物,承載萬物。山川河谷、廣袤平原,其中的巖土中的應力有其自重應力和由于“載物”而產生的附加應力。土力學中的狹義的自重應力與附加壓力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地基中的應力,通常指半無限空間中的中的豎向自重應力Qz。但土工構造物與崎嶇山丘同樣也存在復雜的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的問題。

        論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

        李廣信 清華大學

        《易傳》中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講大地生發萬物,承載萬物。山川河谷、廣袤平原,其中的巖土中的應力有其自重應力和由于“載物”而產生的附加應力。土力學中的狹義的自重應力與附加壓力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地基中的應力,通常指半無限空間中的中的豎向自重應力圖片未命名。但土工構造物與崎嶇山丘同樣也存在復雜的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的問題。

        前幾年關于自重應力曾進行過幾輪爭論,歸納起來主要由三類意見。

        意見1. 認為自重應力就是有效用力,水下用浮重度計算,地面以下深度z處的自重應力可表示為式(1)。并且解釋了用有效應力定義自重應力的原因、優點和歷史。以及與國內外的大部分教材的一致性。

        圖片未命名

        式中 第n~m土層在地下水以下。

        意見2. 認為自重應力就應定義為總應力,有效應力是相對次生的。地面以下深度z處的自重應力可表示為式(2)。

        圖片未命名

        意見3. 認為與土力學中的所有應力一樣,自重應力一開始就存在著自重總應力和自重有效應力,自重總應力用類似于式(2)計算,自重有效應力見式(3)。

        圖片未命名

        式中 uz為深度z處的孔隙水壓力。

        從下面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到,由于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十分復雜,第三種意見更能適應各種情況。

        黏性圖下為砂土兩種情況

        圖1 黏性圖下為砂土兩種情況

        例1.如圖1(a)所示,這時可以揭露出兩層地下水,在穩定滲流情況下,上層黏土中地下水實際上屬于滯水,由于上下兩面均與大氣相接,不可能存在孔隙水壓力。地面以下z深度處的自重壓力為:

        圖片未命名

        例2. 如圖1(b)所示,在穩定滲流情況下,上層黏土中地下水位與地面齊平,其下砂土層中含有承壓水,水面高度在地面以上h。地面以下z深度處的自重壓力為:

        圖片未命名

        從這兩個例題可見用式(1)不能計算在有滲流情況下的自重有效應力。

        圖2 土層上有積水的情況

        圖2 土層上有積水的情況

        例3. 在圖2中,地面有深度為h的地表水,直接用式(1)計算地面以下z深度處的有效自重應力是可以的,即圖片未命名,而用式(2)中的地面以下z深度處的總自重應力應當為圖片未命名,可是無法用式(3)計算出自重有效應力。

        而根據意見3,可計算如下:

        圖片未命名

        亦即自重總應力從水面起算。

        在土力學中,自重應力與附加壓力主要是用于計算地基的沉降,所以最常用的還是自重有效應力,自重總應力通常是計算自重有效應力的一個過渡。

        土體的附加應力不能簡單的定義為由建筑物荷載引起的,基坑開挖(負的附加應力)、人工降水(正的附加應力)、地基土的干濕和溫度變化、地震等外部的作用也會引起附加應力。

        附加應力同樣存在著附加總壓力與附加有效應力。設有一個矩形荷載作用于飽和地基上,用布辛尼斯克解可分別得到附加主應力與附加有效應力。如果以飽和土體為載體,則可以用彈性參數圖片未命名計算出地基內的附加總壓力圖片未命名;如果以土骨架為載體,則可以用彈性參數圖片未命名計算出地基內的附加有效壓力圖片未命名;但是圖片未命名。這是由于在固結的過程中土中的總壓力是變化的。所以用圖片未命名可以計算出地基的瞬時沉降,用圖片未命名可以計算出總沉降(瞬時沉降+固結沉降)。

        關于自重應力曾經與幾個同學有過如下的討論。

        甲:老師,聽說頤和園的萬壽山是由開挖昆明湖的土填筑的,那么現在堆山在地基下產生的應力是屬于自重應力還是附加應力呢?

        答:萬壽山已經形成幾百年了,沉降也早已穩定,目前也難以分辨原位土與填筑土了,應當算是自重應力吧。

        乙:最近在奧林匹克公園,也在挖池堆山,山下土中的應力也屬于自重應力嗎?

        答:這里的填土產生的孔隙水壓力恐怕還沒有完全消散,沉降也沒有穩定,不應算自重應力,應按附加應力考慮,以便預測其沉降與變形。

        丙:那么新近沉積的欠固結土的應力也就不能算自重應力了?

        答:黃河出??诘臇|營縣,每年黃河可淤積造地3~4萬畝,都屬于欠固結土。欠固結土是自然沉積的同類同質的土,沒有理由說它的應力不是自重應力。如果其淤積的速度與時間的平方根成正比,亦即圖片未命名, 則超靜孔壓的分布與時間無關,當圖片未命名時,圖3表示的是某時間t時,土層中應力、孔壓分布圖,它的形狀是不隨時間變化的??梢娪檬剑?)計算有效自重應力仍然是可行的。

        圖片未命名

        圖3 淤積的速度與時間的平方根成正比的超靜孔壓

        ?。郝犝f有一個美女,稱完體重是100斤,可是她認為自重應是95斤,因為那5斤是硅膠,這對嗎?

        答:你們真是一群熊孩子,竟會問出這么多的問題。豐乳用的液體硅膠與人的機體是不同質的異物,似乎不應計入自重。這正如注水豬肉一樣是騙人的。

        從上面的對話可見,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有時也是很難判斷的。例如目前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是2100多萬,而其中外來人口為8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工。盡管他們為北京工作、建設和服務,甚至離開他們北京就很難運轉。但他們不能計入北京市的自重應力中恐怕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與正式的北京市民基本是不同“質”的。

        “文革”期間大講“紅五類”、“黑五類”,很多自認為是國之良民的人突然被排除在人民的自重應力之外。建國以后很多知識分子興高采烈地投入新中國的建設,可后來不少被打成右派,也不屬于人民的自重應力了。毛澤東宣稱“這批知識分子可以說都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后來又進一步強調:“他們還是屬于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現在提出了一國兩制,三個代表,資產階級也屬于人民的范疇了。所謂“一國”應當指的是中國。大陸連帶香港、臺灣、澳門都屬于中國的自重應力了。過了抗日勝利70周年,就是建國66周年了。我們總是把49年叫做建國,小時候一首歌唱的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不知何時加了一個“新”字。那么49年以前就沒有中國嗎?即使是被稱為韃虜的滿清,對于明代也稱為“前朝”,自稱為“本朝”。 把進關滅明時叫做“鼎革”??梢娔菚r“一個中國”的概念還是清楚的??墒翘子昧袑帉τ趪业亩x:“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一個階級的機器”,那么國家就是政權了,甚至就是一部分人壓迫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與民族情操,愛國主義無關。所以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五代十國、十六國、三國志時代,國家就特別多,各有其自重應力,與中國無關。所以蘇秦六國為相,馮道五國十帝位列三公,那是只講利害,無關名節的,與愛國主義無關。以土力學的觀點看待社會有時是很迷惘的,例如人民、國家的自重法應力應如何歸屬呢?

        (0)
        (32)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35)

        • cy3143發表于 10月10日 17:10陳振全
        • 沒有附加應力時,有效自重應力相對于滲流固結、穩定驗算、土壓力計算等來說,浮重度就是有效自重應力,靜孔隙水壓力當然等于水的容重。有附加應力作用時,土體滲流固結過程中的滲透力和超孔隙水壓力均為附加應力引起,需另做計算。
        點評:
        • terpers發表于 11月16日 12:0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對于“由于在固結的過程中土中的總壓力是變化的”如何,李老師能否再解釋透徹一些,近期讀您的《漫話土力學》讀到此處也不甚理解,不勝感激。
        點評:
        • W745533676發表于 10月19日 09:1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很生動,又全面講解了一系列的知識,難得東西讓人很容易理解,不虧為巖土界元老!
        點評:
        • hnzjh123發表于 10月10日 22:3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激發了我的想法
        點評:
        • caoyubixu發表于 10月04日 01:04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有什么感想,您也說說吧!
        點評:
        • zhangpeng9758發表于 10月02日 05:3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文中大量的類比,形象闡述,把難懂的東西,在談笑間讓人有所頓悟。謝謝。
        點評:
        • qian nan發表于 09月30日 22:00夢想終究會有實現的時候…
        • 李老師是我們巖土工程界的元老,值得我們尊敬。謝謝李老師
        點評:
        • haiyekaven發表于 09月22日 15:00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李教授解釋問題相當透徹啊
        點評:
        • niniu001發表于 09月22日 10:3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向李老致敬
        點評:
        • xixi773394發表于 09月21日 17:1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李教授的課講得相當棒,無論深度與廣度,而且他本人治學很嚴謹!
        點評:
        • 戴志仁發表于 09月14日 23:30付出終有收獲,關鍵看火候!
        • 個人認為,自重應力可以理解為,在當前屬性條件下,土體或物質固有的一種特性,任何想要改變這個性質的荷載都可以考慮為附加荷載(附加應力)。
        點評:
        • 李小謙發表于 09月13日 19:4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李教授的課講得相當棒,無論深度與廣度,而且他本人治學很嚴謹!
        點評:
        • 雪珠發表于 09月11日 17:23奔跑在追求的塵土   一臉風雨。。。。
        點評:
        • 20歲子弟兵發表于 09月11日 16:04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講土力學講出了哲學思想,科學的最高境界。
        點評:
        • yjyyjy97111發表于 09月10日 11:35工地論壇-建筑兄弟的家園-葉工
        • 李教授愚教與樂也!
        點評:
        • haili123_發表于 09月10日 07:2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贊一個。
        點評:
        • cumtzxy發表于 09月09日 21:31多謝關心!
        • 自重有效應力
        點評:
        • lang108發表于 09月09日 17:30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講的很好,希望李教授能經常講一些類似的土力學基本原理!
        點評:
        • 250866126發表于 09月09日 15:11繼續努力
        • 來贊一個
        點評:
        • wdy1970發表于 09月09日 10:5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科學與社會、政治的融合,點贊!
        點評:
        • zhun發表于 09月09日 10:47努力朝目標進發。
        • 寫的太好了
        點評:
        • 風波之夜發表于 09月09日 10:13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李老師總是能把巖土理論很形象生成地引申至社會理論,很是佩服!
        點評:
        • kissjianyue發表于 09月09日 10:13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形象生動~~
        點評:
        • yinchh發表于 09月09日 09:51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很好、學習
        點評:
        • dusheng_zy發表于 09月09日 09:47無技術不安身
        • 形象生動,幽默風趣。
        點評:
        • coole發表于 09月09日 09:20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老師出手,必有好文
        點評:
        點評:
        • 夢江南1234發表于 09月09日 08:39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這樣講整的很明確深刻的理解了。
        點評:
        • www2002發表于 09月09日 07:08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學習學習!
        點評:
        • zl6078發表于 09月08日 16:32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很好、很好
        點評:
        • potato-01發表于 09月08日 15:48福兮禍兮皆因果
        • 呵呵,這是俺看到的李老師的第二篇關于巖土哲學的文章?。?!
        點評:
        • lsh_kai發表于 09月08日 15:37多交流,多查看。多實踐,
        • 李老師:黃河出??诘臇|營縣 這個錯了。東營市,不是縣,也沒有這個縣。恩。我是東營滴。哈哈。這個講的太好了。
        點評:
        • swjtuliujian發表于 09月08日 15:23這家伙很懶,沒有個性簽名!
        • 唉,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就是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關系的反映啊。還是李老師看得透徹!
        點評:
        • shynjpyouaq發表于 09月08日 12:36工程人
        • 巖土哲學
        點評:
        • qq904953406發表于 09月08日 11:44成功不需太聲張, 失敗何必久滄桑。
        • 頂了再看!哈哈
        點評:

        李廣信

        李廣信+加關注被關注:4313訪問量:982737
        教授
        TA的評論分類經驗心得(47)行業觀察(0)熱點解讀(9)巖土雜談(10)
        TA發表的最新評論
        細粒土、粗粒土與黏性土、無黏性土(二)
        細粒土、粗粒土與黏性土、無黏性土的定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與區別是應清晰確定
        閱讀(13665)2022-06-20
        粗粒土、細粒土與黏性土、無黏性土(一)
        在近年來我國的注冊巖土工程師考試的考題中,常常出現關于粗粒土、細粒土與黏
        閱讀(7769)2022-06-06
        對2018年下午知識題54的更正
        在《考題十講》一書和在視頻講解時,對于2018年下午知識題54的評析有一
        閱讀(8210)2021-09-28
        最新關注TA的人4313人關注
        Jhon snowJhon snowzwy5253998zwy5253998吃飯從來不抹嘴吃飯從來不抹嘴晨惜銘ing晨惜銘ing13927827922139278279221775167798517751677985wygfywygfy207785313207785313kevin990109kevin990109yachtrayyachtraydongsheng123456dongsheng123456z1123462959z1123462959shaouddddddshaouddddddxiexiandangxiexiandangDonkim_Y_CAUDonkim_Y_CAU頤和公館頤和公館qyq1991qyq1991lancelot_zylancelot_zyLiangjun_2024Liangjun_2024jianxing3973jianxing3973jcyhf-195766jcyhf-195766星小光亮星小光亮bydybybydybyhln110119hln110119
        掃一掃,關注微信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_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_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_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noframes id="7z177"><bdo id="7z177"></bdo>
        1. <menu id="7z177"></menu>
        2. <video id="7z177"><dl id="7z177"></dl></video>

          <strong id="7z177"><pre id="7z177"><ins id="7z177"></ins></pre></strong>
            1. <ruby id="7z177"><table id="7z177"></table></ruby>

            2. 0.26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