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2020年巖土注冊考試的考題,見到一道考題,涉及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在這里提出供同行們討論。
2020年下午知識19題:
某邊坡工程,暴雨過程中,坡體重度增加,假定潛在滑裂面浸水后強度不變,但未出現滑動,坡腳雨水匯集,淹沒部分邊坡。暴雨前到暴雨過程中(坡腳未被淹沒)到坡腳匯水淹沒,邊坡的安全系數的變化為下列哪個選項?
(A) 先變大后變小 (B) 先變小后變大
(C) 一直在變小 (D) 先變小然后不變
我發現幾本材料,其選項都是B。解釋說:“坡腳未被淹沒時,滑體自重增加,下滑力增加,安全系數減??;部分邊坡被淹沒時,由于土坡下部浸水,滑體有效自重減小,潛在滑動面抗剪強度不變,安全系數增加”。
這種僅僅從重度來考慮的思想是很狹窄、片面和有害的。首先介紹一個工程案例:
1961年3月6日下午6點半左右,位于湖南省安化縣資水河谷的總庫容為35.7億立米柘溪水庫工程尚未竣工,還有一些工人在壩面的溢洪道上和兩岸施工,但水庫已經蓄水,水位在距正常高水位約20m的高程。經歷了連續8天降雨后,湖面上波浪不驚,十分平靜。18時40分,隨著一聲悶響,庫水驟然掀起狂濤巨浪,水墻壁立,20m高的涌浪沖過尚未建完的壩頂,漫過壩面,席卷了壩頂上的臨時擋水建筑物和左右岸施工現場,將在大壩中段溢洪道和兩岸施工的工人沖向下游谷底,造成傷亡88人的特別重大傷亡事故,其中64人淹溺死亡,24人受傷。
驚魂稍定,人們發現上游庫區右岸,距壩址1.5公里處的塘巖光地段發生了大滑坡,滑坡體體積達165萬立方米?;碌陌偃f方土石以高達25米/秒的速度滑入水深50余米的庫內,壩前水位迅速上升了4m,激起的涌浪造成庫水漫頂,使毫無提防的人們遭到滅頂之災。
事后分析其原因是:1961年3月,庫區已經連續降雨8天,與此同時水庫初次蓄水到148m高程,淹沒了庫區岸坡的下部,見圖1。
圖1 庫區塘巖光滑坡縱橫斷面圖
事后分析認為,造成庫區的岸坡抗滑穩定性急劇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降雨和浸水使板巖的含黏土夾層泥化,抗剪強度和抗滑力降低;
(2)降雨產生了巖坡的滲流,其滲透力增加了滑動力;
(3)柘溪水庫庫區的地址條件十分復雜,在庫區右岸的塘巖光地段是含黏土夾層的板巖,坡的節理傾向與岸坡坡向一致,向著庫區;并且受到斷層節理的切割,滑坡發生在兩個斷層和層間錯動之間,降雨與飽和使其無法得到兩側巖體的牽制也是可能的原因。
圖2 岸坡滑動原因示意圖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庫區初次蓄水,使岸坡部分浸水淹沒。這種岸坡前的堆積體可用圓弧滑動面條分法分析,以最簡單的瑞典圓弧條分法為例,見式(1)。水庫蓄水前,岸坡的堆積體與含黏土夾層的板巖的穩定,很大程度靠坡下部堆積土體的自重支撐,與上部巖土體比較,對于圓弧滑動面,這部分土的圓心角qi很小,甚至可為負值或0。自重產生的滑動力(荷載bhigisinqi較小或負值,而抗滑力(抗力)bhigicosqitanji較大,可維持著坡體的平衡。一旦僅在庫水位上升將其部分淹沒,它們的自重從天然重度g變為浮重度g ¢,抗滑力急劇減小,引起滑坡。
(1)
在《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DL/T5395-2007)中規定的壩坡穩定分析工況有:(1)施工期及竣工時上下游坡, (2)穩定滲流期上下游坡, (3)水位降落上游坡, (4)正常運用+地震上下游坡。其他情況都可以理解,只是為什么“穩定滲流期上游坡”也要進行穩定分析。因為這是水是向坡內滲流,滲透力指向坡內,產生抗滑力,比任何情況下都安全。但是在其條文說明中指出:“上游壩坡在庫水位為高水位情況下雖不會滑動,但在庫水位為中間某一水位(正常高和死水位之間)時,由于上部為濕重度,下部為浮重度,存在比正常蓄水位或空庫時穩定安全系數低的情況。該水位一般稱為不利水位,對均質壩該水位約為壩高的1/3,因此對上游坡也應進行按期分析。”
圖3 水位在1/3壩高的均質壩上游壩面穩定性
可見,即使是浸水后土的強度指標不變(一般粗粒硬質巖屑的j值變化不大),其邊坡穩定安全系數也會由于部分浸水而滑動。初次蓄水而引發的次生災害:庫區滑坡和誘發地震、在上個世紀水利界成為普遍的共識。由于各縱斷面的壩高,庫區的岸坡位于不同的高程,所以在水庫初次蓄水的不同水位都可誘發滑坡,包括引起初次滑動和引起古滑坡的再次滑動。三峽水庫蓄水引起的一系列庫區滑坡此起彼伏,就是這個原因。
不知此題的命題者的“標準”答案是什么,但我見到的解答都是選項B。這種只從重度的認識是很片面的,也是容易誤導年輕的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導致他們在以后的工程實踐中犯錯誤。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8)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頂(1)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
明白了!
頂(1) |踩(0) |點評(1)
頂(0) |踩(0) |點評(0)
頂(0) |踩(0) |點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