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認為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從小時候陪伴我們成長的《變形金剛》中的霸天虎、汽車人到《源代碼》中的柯爾特·斯蒂文斯上尉、《盜夢空間》里的“盜夢者”道姆·柯布、《X戰警》中的金剛狼、變色美女。編劇們無不想盡其所有,從外形到意識,把人、器械潛能都發揮的淋漓盡致。那么面對國內勞動力數量急劇下降,機器人代替人類做一些工作的時代已經到來。從最初的自動售票機到現在的餐廳服務員機器人,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那么,未來勘察行業中那些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代替呢?我們無限暢想,可能最被容易代替的當屬鉆探。那么鉆探會在未來是個什么東東,我們大膽想象,未來的鉆機我們只需要把它運送到我們的勘察現場,我們在它的系統里輸入我們所需要實施鉆探的坐標,深度,我們就可以回單位在電腦旁等結果了,或者可以適當的來點遠程操控什么的,感覺突然變成有意思的工作了,我們設想,未來的鉆機可能是如下模樣:
1.大致模型
在未來,我們的鉆機可能由如下系統組成:核心控制系統(由一些自動控制軟件構成、可控制鉆進速度、轉速,可自動定位)、自動冷卻系統(可以通過實時監控的鉆頭溫度自動選擇冷卻措施)、鉆桿自動接長裝置(通過預定軌道從鉆桿箱自動裝配)、鉆渣自動回收系統(通過外置真空泵)
2.數據先行
大數據時代,我們應該給我們設想的機器人輸入本地區或者本省乃至全國的工程基礎資料數據庫,當然,這個基礎資料的數據要相對準確,不能是我們的地質普查精度,隨著現在工程建設發展,城市及周邊地區的工程建設已經很多,數據較為詳實了。
3.精密觸探測試儀
位于鉆頭前端,用于測試地層接觸產生的側摩阻力及端阻力、對所鉆地層側壁進行成像存儲。
4.自動取土器
鉆機可自動根據鉆進難易程度對地層進行分層,在有代表性的深度進行取樣,對所取樣品進行編號。
5.工作模式
自動鉆機已經根據精密的觸探測試裝置對地層進行了分層,對一層中鉆進異常情況進行了識別,并通過提前輸入的地區勘察數據對工程區地層進行了識別和劃分,通過對側阻和端阻的測試對地層側摩阻力及裝端阻力進行了豎向深度曲線。并通過經驗公式對工程所需的剪切指標等進行了計算。工程師可根據自動生成的成果直接引用。
機器這么先進了,我們工程師干什么???
1、 可根據鉆進成像情況查看所穿越地層有無特殊巖土?
2、對場地中的異常數據進行分析,看是否穿越不良地質體?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1)
頂(0) |踩(0) |點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