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龔曉南院士的講座中聽到這樣一個案例:杭州千島湖周邊某項目削山填灣并進行房地產開發,如何保證填方區的地基承載力令建設方犯難。當他們求助于龔院士時,龔院士提出強夯方案,并指出不需要挖土——強夯——填土——強夯,而是一次強夯到位,只是要求建筑設計時做條形建筑以保證均衡負荷。
龔院士的方案為建設方節約了大量的資金和建設時間。但是,由于案例的獨特性,該方案很難獲得推廣。因此,筆者認為,建立新技術的業界推廣體系極為重要。
從上述圖中可以看出,科研院所、專家獲知的新技術最多,因此,也是推廣新技術的主線。但是,科研院所、專家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新技術,需要在實踐上逐步積累,而且是在與勘察設計機構、施工企業的互動中逐步積累。
業主方接觸項目量最少,因此獲知新技術的信息量最少。但是,業主方是核心決策者,在新技術的采用方面有最大的決策權,因此,在推廣新技術方面,業主的效率是最高的。筆者將在以后的論述中探討如何提高業主方在新技術推廣的能動性。就目前環境下,最效率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1、科研院所、專家之間相互學習新技術,使新問題獲得最優新技術支持的可能性最大。
2、科研院所、專家組織針對勘察設計機構、施工企業的培訓,使新技術快速普及和標準化。
當然巖土工程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專業從事某一種或若干種新技術施工的企業。這些企業專業性強,在特殊巖土工程中的實踐經驗很豐富甚至領先于科研院所、專家在該新技術方面的掌握程度。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區域差異較大,發達地區新技術運用較多,因此,發達地區成長起來的巖土工程企業進入中西部地區時,就要善于運用上述規律,主動創造與當地科研院所、勘察設計機構的交流機會,以交流研討會、新技術推廣會等形式加速新技術的推廣。
我有話說
全部評論(0)